「其實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啊...」
好幾位畢業生,因為沒有很積極的求職,在家待業久了漸漸就沒有工作的動力,然後就每天在家裡打電動。當我一頭熱的想方設法,希望能早日幫他們理出未來的出路時,面對他們和家長一臉無所謂、不要緊的狀態時,確實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的,我是真的認為他們的能力還是很有機會找到比現在更適合的去處,但現況這種沒甚麼動力、待業很久的個案,還能怎麼協助他呢?
「其實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啊...」
好幾位畢業生,因為沒有很積極的求職,在家待業久了漸漸就沒有工作的動力,然後就每天在家裡打電動。當我一頭熱的想方設法,希望能早日幫他們理出未來的出路時,面對他們和家長一臉無所謂、不要緊的狀態時,確實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的,我是真的認為他們的能力還是很有機會找到比現在更適合的去處,但現況這種沒甚麼動力、待業很久的個案,還能怎麼協助他呢?
近期許多夥伴分享在和個案互動的過程中,常覺得個案配合度不佳,而讓任務的推動有些吃力。比較常見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個人資訊的揭露」,常發生在初次訪談的時候,專業人員總是覺得個案不肯說清楚我們想要知道的資訊,例如家庭背景;第二種是「職業重建計劃的執行」,為了協助個案做好就業前的準備,我們常會幫他們安排如作息調整、好的習慣養成等計畫,但我們常有個案好像不重視、不在意這個計畫的感覺,因而覺得個案是不是沒有心在求職上面?
最近有許多位我服務過的個案回頭找我討論「想要換工作」,想換工作的理由普遍是:覺得薪水太少、公司不好、工作太累等等,但面對這類的諮詢,我心裡面都會OS:哎呀!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也好不容易才上手,怎麼會想換工作、又要重新來過一次呢?因此第一個浮現的念頭都是「勸退」這個想法。
不過當越來越多個案來找我、並且總是說著類似的問題時,我就在思考,到底該不該也有一些服務上的彈性,或許個案真的很想離職換工作?似乎不該這麼千篇一律的用同樣的方法來服務著不同的個案。
某一年的夏天,天氣好熱,小玲騎著腳踏車從鄉下來到市區,告訴服務台的志工說她要找工作。只見她滿頭大汗,伴隨著又細又捲的頭髮,戴著眼鏡,看起來非常的狼狽,好熱好不舒服的感覺,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