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我的孩子適合進入庇護工場嗎?

「我的孩子適合進入庇護工場嗎?」
「為什麼進入的時候還要面試?」
「庇護工場不是政府的資源人人皆可使用嗎?」

在服務身心障礙者的過程中,以上是許多家長常提出來的疑問,也是社會大眾目前對庇護工場較不清楚的地方,因此希望藉著這篇文章概要的說明!




首先,由法規的層面來看:

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34條規定,「勞工主管機關對於具有工作意願,但工作能力不足之身心障礙者,應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

具有工作意願,但工作能力不足的身心障礙者定義模糊

換言之,我們可以知道「意願」和「能力」至少是二個非常重要的標準,但如何判斷「具有工作意願」?或是如何測出工作能力「不足」,而非工作能力「無法符合期待」?以下,我將以自身經驗做分享,提出幾個家長可用來自我評估孩子是否適合進入庇護工場,以及庇護工場端通常會特別關注哪些面向(特別是決定錄用與否的標準)

一般而言,庇護工場錄取的門檻約產能30%~70%之間(各家庇護工場的標準可能有些微差異)。所謂的產能30%~70%白話來說就是,能力可以達到一般工作者的30% ~ 70%的產出。若高於70%,其實能力已經相對好,我們會期待這樣的求職者直接去找外部的正式工作即可,而若低於30%,很可能求職在就算經過很長時間的培訓,靠著培訓相關領域的技能至外部市場就業的機率也非常低。

那麼,你可能會有疑問,我要如何知道我的孩子產能是多少呢?關於產能數字的結果,會需要仰賴專業的職業輔導評量員先為孩子提供一連串的工作施測和觀察後,才能夠得到產能數字,但在這之前,以下幾個面向,可供家長在猶豫是否送孩子到庇護工場工作時,可以先自我評估參考看看:

※期待要有的先備能力:
在決定要不要參加庇護工場的「面試」前,簡單的獨立自主能力和就業意願,是能否進入庇護工場的關鍵門檻。

一、能力方面:
1.交通能力:孩子是否有獨立交通能力。如:能自己搭公車來上班。
2.生活自理能力:能夠照顧自己的起居,包含起床、吃飯、睡覺,甚至簡易的外出購物。
3.人際社交:能夠與人有基本的互動及交談。

二、動機方面:
1.興趣:庇護工場的類型很多,舉凡烘焙、印刷、農藝、清潔甚至服務業,要評估孩子對於哪種工作類型有興趣,如:有些孩子會很明確表示自己討厭全職清潔工作,那麼就不適合讓孩子到清潔類型的庇護工場。
2.意願:孩子本身想不想工作,是否有「就業意願」,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庇護工場評量時注重的能力:
在符合前面的門檻後,針對不同的庇護工場能不能「適才適所」,是錄取與否的關鍵指標。在這一關才被刷掉的孩子,可能說明他有更適合去的庇護工場,只是不適合我們這一間。

一、能力方面:
產能實測:透過職業輔導評量員針對場內工作項目工作,如:掃地、拖地等工作進行實際評測,測驗的內容將會依照庇護工場產業類別而有所差異,此部分建議可先行透過各庇護工場網站資訊了解工作型態及內容。如:一般人掃地可花10分鐘完成,我們可能期待同樣的工作至少要在30分鐘內完成。

二、動機方面:
1.個人:工作習慣、工作態度、工作表現、時間管理等。
2.家庭:家庭支持系統是否足夠。庇護工場是取「工作」及「訓練」之間的平衡,平時專業人員提供的訓練內容,若回到家庭能夠持續,將會對孩子的訓練成效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家長對孩子的工作表現、職涯發展有高度的關注,可能是支持度高的指標之一。

庇護工場應是進入一般性/支持性就業職場的轉換跳板

庇護工場所有的一切訓練都需要以一般職場的要求為出發點,再輔以「個別化」的適性調整各障別的工作訓練內容。如果家長在送孩子到職場前,能夠從上述所提及的先備能力著手訓練,那麼孩子離就業路又更進一步了。

歡迎搜尋關鍵字 「佩雯姐聊聊天」加入我的podcast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